English

克隆“名人”

城南夜话
1998-07-06 来源:生活时报 曾亚波 我有话说

电影大师卓别林的滑稽幽默相和他塑造的众多银幕形象一样令人过目难忘。许多人都喜欢模仿他的造型,美国甚至举办过一个模仿卓别林的大赛,卓氏听说后也赶去“凑热闹”,结果居然只得了三等奖,这是比滑稽大赛更滑稽的事。

好在那个时代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克隆”,倘能超越时空,管窥今日中国艺坛上的一些蹊跷事,仿卓别林大赛的冠亚军们一定会为自己荒废了大笔“无形资产”而跺脚。

最常见的是“特型”克隆。据粗略统计,目前仅在不同影视剧中扮演毛泽东的演员就不下10人,概因扮演领袖人物容易出名,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即使“蒋介石”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型”们频繁参与各种商业演出,以模仿一段领袖人物的言行博得观众的喝彩,当然,带走的还有可观的“走穴”收入,演名人次数多了,个别人竟飘飘然起来。去年就有一位毛泽东的扮演者说自己可能“真的就是毛泽东丢失的那个儿子。”令人瞠目!

也有专一的“拟音”克隆。辽宁营口市京剧团的潘岳演戏未名,倒因模仿赵本山的说笑得了个“第二赵本山”的绰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利用这点名气,与多家音像出版社签约出版了10几盒模仿赵本山说小品的磁带。虽然“腔调”逼真,可演说内容粗俗不堪,真赵本山受到听众的指责,而这条克隆货却名利双收。岂不怪哉!

还有胆子更大的“同名”克隆。著名音乐人郭峰早定于1998年3月16日晚参加在成都锦城艺术宫举行的“桃花源”之春大型文艺晚会。但演出前两天,成都某报刊出广告说“阳光王子郭峰”将于18日晚在波恩酒廊演出。当晚,该酒廊生意火爆,但期待已久的观众发现,他们见到的不过是也叫郭峰的“冒牌货”而已。

从炒作、包装到克隆“名人”,形形色色的“广告策划”掩盖了商业欺诈的本来面目。文化部已经颁布了演出条例细则,’98全国文化市场执法年系列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然而财运可壮人胆,克隆“名人”的新招仍然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不断有名流深受其害。看来,真假“包公”对簿公堂的好戏还在后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